市場資訊

LATEST News

首頁>市場資訊>詳細內容
產業訊息
經濟時報 2025-11-24

貨櫃三雄砸錢擴建低碳船隊 今年合計投資3,000億 強化長線競爭力

貨櫃海運業進入「後紅海時代」,綠色供應鏈軍備競賽增溫。航商指出,未來誰擁有更新、更省油、更低碳的綠色船隊,誰才是贏家;貨櫃三雄今年宣布投資上看3,000億元擴大建構綠色低碳船隊,明年將持續推進。

歐盟碳排交易系統(EU ETS)去年起納管海運業,且徵稅範圍逐年擴大,業者碳排交易成本將一年比一年重。海運碳排新規FuelEU Maritime今年生效,相關減碳規範也日趨嚴謹。低碳綠色供應鏈的健全與否,成為影響航商中長線競爭力的核心因素。

業內認為,隨著紅海繞道干擾鈍化,未來真正拉開航商獲利差距的,是能否藉由新世代LNG、甲醇雙燃料船降低EU ETS成本,並取得全球品牌客戶的「綠色訂艙資格」。

Alphaliner指出,碳排成本將逐年墊高,老舊船舶因燃油效率落差,營運成本將被大幅侵蝕;大型貨主的綠色採購標準也同步提升。未能及時完成燃料換代者,將在未來將在競爭中落後。全球前五大航商早已加速換裝,從MSC的LNG超大船,到馬士基的綠色甲醇船、CMA CGM的替代燃料艦隊,全球航運正進入「綠色大航海時代」。

在此背景下,長榮(2603)過去五年積極投入,今年擴大部署,今年兩波LNG新船案合計逼近2,000億元。首案為今年2月敲定的11艘24,000 TEU LNG雙燃料超大型貨櫃輪,金額29.15億~32.45億美元(約新台幣958~1,066億元)。接著於今年11月再決議採購14艘14,000 TEU LNG雙燃料船,總價24.5億~28.7億美元(約新台幣759億~889億元)。兩波新船採購總額達1,717億~1,956億元,交船期自2028年起展開,代表長榮正以LNG雙燃料做為主力船舶,部署低碳艦隊。

陽明今年積極「趕進度」,一口氣啟動13艘低碳新船投資,總投資達新台幣610億~680億元。其中,陽明與韓華造船簽訂的七艘15,880 TEU LNG雙燃料大船,單艘成本約1.36億~1.53億美元,將成為陽明新世代主力艦隊;另六艘8,000 TEU甲醇雙燃料預置型貨櫃輪,包括三艘向日本船東購買與三艘新建,總投資6.9億~7.54億美元。13艘新船新增運力約15.3萬TEU,象徵陽明在大型低碳船型上的追趕動作正式到位。

萬海則於今年4月底宣布再採購四艘16,000 TEU甲醇雙燃料,交易金額7.5億~8.16億美元(約新台幣240.6億~265.3億元。這批新船鎖定2026~2030年交付,外加先前未交付的8,000/8,700 TEU船型,萬海五年內預計接收34艘新造船、擴充38萬TEU運力,在亞洲區域線形成具規模的節能船隊。


#
貨櫃  #海運業  #綠色供應鏈  


上揚工業不動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