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市資訊
經濟時報 2025-10-03
經濟貢獻度 建商有話要說 兩大公會強調權威機構概估逾10%
央行日前理監事會後報告中揭露,指營建工程業、不動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小,甚至各不到0.1%,兩大建商公會齊聲喊冤並澄清,並以國內權威機構數據概估,不動產業貢獻GDP比重逾10%。
中華民國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台北市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均表示,央行指不動產業比物流還沒貢獻,這一盤冷水潑下來,業內都感到心寒且痛,抹滅業界的努力。事實上,據統計2024年營造業及不動產業的經濟貢獻占GDP近11%。
近日,央行駁斥「房地產是經濟火車頭」的說法,直指「營建工程業、不動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小,且受僱員工人數比重亦低」。央行也指出,2024年經濟成長率為4.84%,其中,營建工程業只貢獻0.07%,不動產業也只有0.06%,遠低於製造業的2.68%,甚至不如運輸及倉儲業的0.18%。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統計, 2024年營造業占國內生產毛額構成比3.11%、不動產業7.58%,較金融保險業6.42%為高;2024年營造業生產毛額約6,419億元、不動產業達1兆8,104億元,合計破2.5兆元,高於金融及保險業的1兆6,231億元。
陳勝宏表示,從上述兩個數據來看,不動產業占GDP近11%、名目金額破2.5兆元,這樣的數據,怎可說不高?
不動產就業方面,央行指出「2024年營建工程業與不動產業受僱員工人數占比不高,合計約63萬餘人」,但陳勝宏表示,根據2024年勞退薪資提繳統計,不動產業受僱員工人數排名第七,超過其他12個業別。
更重要的是,陳勝宏表示,央行未提及因不動產流動產生稅收貢獻以及家庭部門資產占比,根據財政部統計,2024年僅與不動產移轉有關稅收,包括房地合一稅、土地增值稅、契稅,不包括營業稅、印花稅達2,092億元。若再加上地價稅、房屋稅可至2,514億元,用於住宅政策、長照支出與地方建設。
另,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23年底家庭部門淨值為172.2兆元,其中房地產計52.5兆元,占家庭部門淨值之30.50%,占比最高。
陳勝宏表示,不動產是許多家庭的重要資產,甚至台灣擁有房屋的戶數比例高達八成,未來如果房價大跌,八成民眾資產將變負債。
#營建工程業 #不動產業 #經濟 #物流 #房地合一稅 #土地增值稅 #契稅
上揚工業不動產轉載
中華民國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台北市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均表示,央行指不動產業比物流還沒貢獻,這一盤冷水潑下來,業內都感到心寒且痛,抹滅業界的努力。事實上,據統計2024年營造業及不動產業的經濟貢獻占GDP近11%。
近日,央行駁斥「房地產是經濟火車頭」的說法,直指「營建工程業、不動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小,且受僱員工人數比重亦低」。央行也指出,2024年經濟成長率為4.84%,其中,營建工程業只貢獻0.07%,不動產業也只有0.06%,遠低於製造業的2.68%,甚至不如運輸及倉儲業的0.18%。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統計, 2024年營造業占國內生產毛額構成比3.11%、不動產業7.58%,較金融保險業6.42%為高;2024年營造業生產毛額約6,419億元、不動產業達1兆8,104億元,合計破2.5兆元,高於金融及保險業的1兆6,231億元。
陳勝宏表示,從上述兩個數據來看,不動產業占GDP近11%、名目金額破2.5兆元,這樣的數據,怎可說不高?
不動產就業方面,央行指出「2024年營建工程業與不動產業受僱員工人數占比不高,合計約63萬餘人」,但陳勝宏表示,根據2024年勞退薪資提繳統計,不動產業受僱員工人數排名第七,超過其他12個業別。
更重要的是,陳勝宏表示,央行未提及因不動產流動產生稅收貢獻以及家庭部門資產占比,根據財政部統計,2024年僅與不動產移轉有關稅收,包括房地合一稅、土地增值稅、契稅,不包括營業稅、印花稅達2,092億元。若再加上地價稅、房屋稅可至2,514億元,用於住宅政策、長照支出與地方建設。
另,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23年底家庭部門淨值為172.2兆元,其中房地產計52.5兆元,占家庭部門淨值之30.50%,占比最高。
陳勝宏表示,不動產是許多家庭的重要資產,甚至台灣擁有房屋的戶數比例高達八成,未來如果房價大跌,八成民眾資產將變負債。
#營建工程業 #不動產業 #經濟 #物流 #房地合一稅 #土地增值稅 #契稅
上揚工業不動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