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要報稅了!他首達門檻求問「怎繳比較省?」 老手曝2招「免費繳或回饋拿好拿滿」風傳媒 2023-04-26
5月是綜合所得稅申報的季節,一名網友就發問,今年終於突破繳稅門檻,因此要開始繳稅,好奇怎麼繳稅最省。發問引起神人回答,紛紛指出透過兩種方式繳稅不僅可以省錢,還有機會拿到回饋。「大家準備好要繳稅了嗎?」一名網友在Dcard發問,最近辦公室都因為快要5月而在討論繳稅話題,算一算去年的薪資獎金,發現自己工作三年終於「突破繳稅門檻」,要開始繳稅,但最近才認真研究各類折抵方式,「不知道信用卡刷卡金或是7-11點數可不可以抵」,希望能省則省,於是來問問大家都是怎麼繳稅,「怎麼繳比較省一點呢?」發文果真引起同樣要繳稅的網友們同感,紛紛回應「之前都直接用信用卡速速繳掉」、「印象中7-11可以抵」、「都不知道原...

綜所稅申報即將開跑 民眾應多注意「5大雷區」yahoo新聞 2023-04-24
2022年度綜所稅結算申報將於今年5月開跑,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常見的申報錯誤有5大雷區,民眾申報時多加注意,避免一時疏忽遭補稅處罰。首先,是免稅額方面,常見的錯誤包含列報年度前已經死亡的親屬,配偶等,例如親屬於2021年度死亡,卻被列報;未同居一家、無實際扶養事實的親屬;已經成年未在學、服役、待業或在補習班有謀生能力的子女或兄弟姊妹:以及未婚的未成年子女單獨申報。分居夫妻若不符合「納稅義務人與配偶可以各自辦理綜合所得稅及計算標準」各自單獨申報時,未填寫配偶姓名及身分證字號,且也未勾選「不符合規定,無法合併申報者」的欄位,而不符資格者包含因為工作因素分隔兩地或戶籍不同等情形。在所得額方面,民...

外資投資不動產 大縮水經濟日報 2023-04-13
國內房市去年開始轉冷,外資投資台灣不動產業金額也驟減,據經濟部公布數據,2022年核准華僑及外國人來台投資不動產業金額約3.66億美元(約新台幣111.6億元),較2021年的6.53億美元銳減44%。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總監郎美囡表示,去年全球主要國家升息因應通膨,連帶造成各國不動產價量震盪,投資人及相關業者態度轉為保守。郎美囡表示,觀察核准華僑及外國人來台投資不動產業金額,2013年到2015年台灣不動產市場前一波高點時,每年有超過4.8億美元(約新台幣146.4億元)的投資金額,但是到了房地合一所得稅登場的2016年,當年的投資金額就驟減至3.17億美元(約新台幣96.7億元)。不料,到2...

全台六都漲不動了!專家:房價強弩之末中時電子報 2023-04-11
內政部最新公布去年第4季的住宅價格指數,本季全台住宅價格指數為127.51,較第3季微幅上漲0.94%,為2020年第3季以來季漲幅首次小於1%;在6都中,北市下跌0.47%,是2020年第2季以來首見下跌,其餘5都上漲趨勢也明顯收斂,同時間買賣移轉棟數與一手實價揭露量都呈現量縮,房市追價動能不足,房市已經進入盤整修正階段。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這波量能快速萎縮,形成價格在高檔但追價買盤力道不足,市場還出現銷售時間拉長與議價空間略為放大的跡象,且價格指標一手推案也是交易速度遲滯,現在開發商也在想辦法突破僵局,整體房市有鬆動跡象,但同時間通膨也讓民眾有錢越存越薄的感觸,自用客還...

恢復囤房稅能抑制房價? 包租公:錢掏出去會不爽但根本沒差yahoo新聞 2023-03-28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27日)舉行記者會,喊話蔡政府恢復囤房稅才能抑制房價,還將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歸咎在放任囤房;對此專家認為,非自住房屋稅率普遍偏低,無法迫使大戶釋出空屋,加上台灣房價偏高,就算拋售資產只是流入另一批人手中,年輕人依舊買不起,很難真正落實居住正義。照顧青年成家高房價是關鍵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施正鋒認為,房屋稅條例規定自住與非自住房屋稅率分離,其中非自住戶持有超過三戶者,稅率1.5%~3.6%與自住戶1.2%作區別,但檢視地方縣市的稅率,有些1.5%與自住戶相仿,抑止囤房的好意「可謂大打折扣」,針對囤房大戶「也不痛不癢」。他指出,稅率偏低讓囤房大戶有恃無恐,還得面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