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耘H2及全年營運看優 續擴增再生晶圓產能工商時報 2022-06-17
半導體再生晶圓與設備廠辛耘(3583)16日召開法說,執行長許明棋表示,雖然近期市場有些雜音,但長期成長趨勢不變。今年晶圓再生、自製及代理設備訂單需求均優於年初預期,並持續擴增再生晶圓產能,預期下半年營運可望優於上半年、全年營運將優於去年。辛耘目前主要為再生晶圓、自製設備及設備代理3大業務,去年營收為設備代理60%、再生晶圓及自製設備製造約40%。自製設備主要為濕式製程、暫時性貼合及剝離,前者在先進封裝領域有不錯斬獲,也可應用在微機電(MEMS)、mini/microLED等領域。辛耘近年持續擴增12吋晶圓再生產能,去年自12萬片增至14萬片,許明棋表示,今年將擴增至16萬片、預計第三季完成,...

三洋電資產加速活化 泰山廠近期公展工商時報 2022-06-17
三洋電(1614)16日召開股東會,三洋電指出,泰山廠基地2.7萬坪的資產開發加速,下月可望排入公展,規劃方向以精華區保留長期經營出租為主,後段地興建住商大樓出售,以獲取收益為目標。對於外界矚目的資產開發,三洋電副總紀安郎16日指出,配合新北市都更三箭政策,目前全案工業區變更都市計劃的方案與回饋內容已與新北市獲基本共識,除了同時進行劃入計劃範圍內鄰地200多坪地主協商外,可續辦都市計劃審議程序,申請辦理公開展覽。依三洋電規劃,前段鄰基地面積9700坪,將規劃樓地板面積3.3萬坪商場、商辦,以出租為主;後段基地4200坪土地,規劃1.6萬坪住商混合大樓,以出售為主;而新北市府分回2800坪土地,...

台泥三路並進 轉型綠色企業經濟日報 2022-06-16
台泥(1101)企業團以「創能、儲能、輸能」三路齊進,全力發展新能源事業,自2020年起,台泥的努力逐漸看到成果,在董事長張安平的「改造」下,台泥推動一系列「綠能工程」,未來將逐步轉型為「綠色企業」,受到各界矚目。其中,台泥子公司「台泥綠能」陸續投入太陽能、風電、地熱與海洋溫差等各種再生綠色能源;儲能則以台泥儲能與甫納入旗下的義大利子公司NHOA負責;至於輸能則以甫在高雄小港設立鋰電池廠的能元科技電池為代表。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強調,自己在接下台泥企業團董事長時就曾宣示,台泥未來將轉型為一家真正的「綠色企業」,不再只是水泥廠而已,而是一家「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複雜關係的綠色環境工程公司」。為此,張...

鴻海電動車電芯中心 高雄動土聯合報 2022-06-16
繼發表電動車ModelT後,鴻海集團昨天在高雄市政府舉辦象徵性動土儀式,宣布首座電動車電芯試量產中心落腳和發產業園區,預計投資60億,2024年量產達1GWh(百萬千瓦),提供電動巴士、乘用車及儲能應用,大規模量產中心設在橋頭科學園區。經發局指出,交通部未來在橋科合力打造國家級自駕車聯網試驗場域,產業鏈預計創造5000個工作機會。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昨天搭電動巴士抵達市政府。他表示,鴻海的電池產業鏈從上游材料、中游電芯到下游電池包都追求在地化,台灣電池產業鏈做出來的電池供應給採用MIH規格的電動車,會在高雄建構完整的電池、研發以及整車輸出生態系。市長陳其邁說,根據鴻海過去代工或科技產業的系統能...

新北工業區立體化 3年58案冠全台中國時報 2022-06-16
鼓勵工業區廠商改造及產業轉型,新北市府自2019年起推動工業區立體化政策,透過新增投資、能源管理、營運總部、捐贈公益設施等方式提供容積獎勵,讓建築物向上發展,除解決空間不足問題外,也有助廠房翻新、拓增廠房面積、市容改善、增加就業機會,迄今已有58件申請案,創造1300億元的產值。經發局表示,工業區立體化政策推動後,累計申請件數為全國第一,總樓地板面積約21.8萬坪,透過容積獎勵額外新增約6.2萬坪,創造1300億元產值,企業也回饋4處公托、育成及活動中心,與市府共構社福空間。老牌通風機製造商「順光公司」與「綠意開發」合作規畫的土城區「綠意順光天下」廠辦大樓,將興建約40個廠房單元,引入電子零組...